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中文字幕,国产人与zoxxxx另类,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點擊圖片放大

中國名城(套裝3冊)

定 價:¥ 114(元) (0折)

叢 書 名:劉興詩爺爺講述

作 者:劉興詩 著

出 版 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3-01

ISBN:978-7-5560-5730-6

分享到:
25.5K
  • 作者簡介
  • 編輯推薦
   劉興詩:著名科普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地質學家,1952年進入北京大學地質學專業學習,同年開始創作少兒科普、兒童文學作品。現年86歲的劉興詩仍活躍在科普創作的一線,將自己60多年的科學研究、考察經驗融入作品中,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作方式——兼顧科學的嚴謹與行文的優美,其中地理百科是劉興詩的重要代表作品。
    富饒的四川盆地,肥沃的河套平原,神奇的雅魯藏布江峽谷,古木參天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黃沙滾滾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這些遙遠而神秘的地方都曾留下劉興詩爺爺的足跡。這位經驗頗豐、風趣幽默的考察者,以地質學家的獨特視角善于用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解中國各地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在這里變得鮮活生動、趣味盎然。

內容推薦

《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名城》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家劉興詩多年研究、潛心創作的名城地理百科,用孩子的語言解讀中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化和旅游特色等,以孩子的視野、以人文科普的創作方式,講述地理和人文領域的相關故事,將地理知識、歷史、文學等結合在一起,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部適合孩子閱讀的精品科普讀物。本書用優美的文字和講述中國名城優美的圖景,用獨特的視角圖片展示中國名城的魅力。本書帶你領略中國名城的美景,品味每一座名城特有的味道,進行一次愉快的城市旅行。

目錄

中國名城 ? 華東 華中

華東城市  008
上海市 010
大上海抒情曲 010
江蘇省 014
難忘南京 014
“水井”上的昆山周莊 017
水鄉蘇州的氣息 020
“太湖明珠”無錫 023
大閘蟹的故鄉常熟 025
“江南第一渡”鎮江 028
陶都宜興 031
“北上海”南通 034
煙花三月下揚州 037
南北分界的淮安 040
兵家必爭的徐州 043
“孫大圣故里”連云港 045
浙江省 048
杭州是一首詩 048
“魚米之鄉”嘉興 052
鄉土嘉善 054
“毛筆之都”湖州 058
書香、墨香、米香、魚香,寧波香 061
歷史的紹興,文學的紹興 064
桐鄉烏鎮印象 066
富春江畔說富陽 068
天臺宗發源地臨海 071
“爛柯一夢”古衢州 074
浙南“心臟”金華 077
溫州和溫州人 080
安徽省 082
三個人物談合肥 082
京劇地安慶 085
安徽商城蕪湖 088
徽墨濃濃畫歙縣 090
新黃山,古屯溪 093
畫里的黟縣鄉村 095
宣紙和宣城 098
績溪和姓胡的人家 100
三個成語說壽縣 103
曹操的老家古亳州 106
福建省 109
“大綠傘”下的福州 109
媽祖之鄉莆田 112
“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 115
廈門的三個名字 118
“水仙城”漳州 121
長汀牛角屋和永定土樓 124
價值連城的連城 127
臺灣 131
陽明山下的臺北 131
從雞籠到基隆 134
蛤仔雞,噶瑪蘭,宜蘭 136
“臺灣之母”臺南 138
大肚媽媽懷抱里的臺中 141
“港都”高雄 144
“地震港”花蓮 147
太平洋畔的臺東 151
“恒夏”的恒春 154

華中城市  158
湖北省 160
一分為三的武漢 160
鄂州,不是武昌的武昌 163
銅綠斑斑的大冶 166
感天動地的孝感 168
“大荊州”和“小荊州” 170
“編鐘之鄉”隨州 173
嘉靖皇帝發跡的地方—鐘祥 175
漢水“雙子城”襄陽 178
十堰和丹江口 181
“三峽門戶”宜昌   183
話說宜都 186
三峽小城巴東 189
屈原故里秭歸 191
白虎圖騰下的恩施 194
湖南省 197
湘江悠悠說長沙 197
洞庭湖畔岳陽城 200
吊腳樓上的鳳凰 203
“芙蓉鎮”永順 206
“雁城”衡陽 209
江西省 212
從兩座樓說南昌 212
景德鎮和“china” 215
“江西北大門”九江 218
“江西南大門”贛州 221


中國名城?華北 東北
華北城市  008
北京市 010
回憶老北京 010
新北京禮贊 013
盧溝橋畔的宛平 016
“北京人”的故鄉房山 019
天津市 022
“京門”“國門”—天津 022
年畫之鄉楊柳青 025
長城線上的薊州 028
河北省 031
“丑小鴨”石家莊 031
趙子龍的故鄉正定 034
趙縣有座大石橋 037
“京三角”里的保定 040
到邯鄲學走路 043
林沖刺配的滄州 046
“雜技之鄉”吳橋 048
“華北煤都”唐山 051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054
大好河山張家口 057
皇家打獵的木蘭圍場 060
承德和熱河的故事 063
內蒙古自治區 066
青色的呼和浩特 066
“草原鋼都”包頭  069
山西省 072
三晉古都太原 072
大同石窟城 075
雁門關前的代縣 078
古城平遙印象 081
祁縣的喬家大院 084
介休和寒食節 087
隋文帝挖出的靈石  090
“帝堯故里”臨汾 092
“臥牛城”新絳  095
與天為鄰的長治 098
臨縣古渡頭 101
“中國鹽湖城”—運城 104
山東省 107
濟南說泉 107
到青島去玩 110
“孫子故里”曲阜 113
“孟子故里”鄒城 116
“八仙過海”的煙臺 119
蓬萊仙山長島縣 121
八百年國都淄博 124
“風箏城”濰坊 127
臨朐“古動物園” 130
請在德州停一停 133
“護城湖”懷抱里的聊城 136
菏澤牡丹賽洛陽 139
河南省 141
“鐵十字架”上的鄭州 141
《清明上河圖》里看開封 144
“火的故鄉”商丘 147
濮陽“中華第一龍” 150
“甲骨文之鄉”安陽 153
“平原省省會”新鄉 156
十三朝古都洛陽 159
說曹操,話許昌 162
香噴噴的駐馬店 164
玄奘故里偃師 167
澠池會的記憶 170
大禹和浚縣 172
南陽盆地稀罕多 175

東北城市  178
遼寧省 180
東北的“心臟”沈陽 180
大清帝國的搖籃—新賓 183
“煤都”撫順 186
東北的“鐵心臟”鞍山 189
我的愛在大連 192
百年軍港旅順 195
到錦州去看山 198
古寧遠,今興城 201
邊城丹東 204
吉林省 207
茶啊沖,長春 207
吉林的冬日樹掛 210
集安“金字塔” 213
黑龍江省 216
“北方的天鵝”哈爾濱 216
“仙鶴之鄉”齊齊哈爾 219
璦琿的傷心故事 221

中國名城?西北 西南 華南

西北城市  010
陜西省 012
千年古都西安 012
秦始皇坐朝的咸陽 015
到臨潼,泡溫泉 018
長安的“東大門”潼關 021
劉邦起家的漢中 024
司馬遷的故鄉—韓城 027
“三岔口”寶雞 030
“駝城”榆林 033
延安的燈光 036
寧夏回族自治區 038
口弦聲里的銀川 038
甘肅省 041
“黃河媽媽”懷抱里的蘭州 041
天水過年“二月二” 044
“古涼州”武威 047
“金張掖” 050
醉人的酒泉 053
“東方藝術寶庫”敦煌 055
青海省 058
高原移民城西寧 058
唐卡之鄉同仁 06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064
天山下的烏魯木齊 064
滾燙的“葡萄城”吐魯番 067
戈壁石油城克拉瑪依 070
“八卦城”特克斯 072
揭開喀什的蓋頭 075

西南城市  078
重慶市 080
漫話山城重慶 080
合川釣魚城 083
烏江咽喉涪陵 086
“商城”萬州 089
全川鎖鑰古夔州 092
神女峰下的巫山城 094
四川省 097
悠悠閑閑的成都 097
“天府之母”都江堰 100
天然氣的故鄉—邛崍 103
古棧道邊的廣元 106
三星堆光耀廣漢 108
“三蘇故里”眉山 110
大佛腳下的樂山 113
“天文城”閬中 116
“千年鹽都”自貢 119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 122
桂圓林下的瀘州 125
“雨城”雅安 127
“打箭爐”康定 130
“月亮城”西昌 133
回憶北川 136
貴州省 139
“地無三里平”的貴陽 139
遵義的故事 142
苗鄉水城鎮遠 144
梵凈山下的名城—銅仁 147
“西南煤都”六盤水 150
云南省 153
“高原春城”昆明 153
“朱提國”昭通 156
如詩如畫的麗江古城 159
大理三月街 162
南詔古國巍山 165
“滇南鄒魯”建水 167
西藏自治區 170
“日光城”拉薩 170
后藏的心臟日喀則 173
藏南英雄城江孜 177

華南城市  180
廣東省 182
南海第一城—廣州 182
“禪城”佛山 185
七星照耀肇慶 188
“世界客都”梅州 190
聽潮到潮州 193
“天南重地”古雷州 196
深圳的故事 199
澳門的紐帶珠海 202
香港特別行政區 205
五光十色的香港 205
澳門特別行政區 209
海上“蓮花寶地”澳門 209
廣西壯族自治區 212
面向東南亞的窗口—南寧 212
古今話柳州 215
圖畫里的桂林 218
“中國珍珠港”合浦 220
海南省 223
南天第一港—海口 223
“瓊臺福地”瓊山 226

閱讀部分章節

中國名城?西北 西南 華南


陜西省
秋風生渭水,落葉下長安,這里古跡看不完
千年古都西安
啊,長安,古老的長安,2000多年前就是京城啦。
這里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條漫漫的“絲綢之路”,把它和西方的羅馬連接在一起,它們分別是東西半球的文明中心,名聲遠揚四方。
啊,長安,中國的七大古都之首,就是北京、南京,成為都城的次數也沒有它多,輝煌的歷史,使人感到非常驕傲。
長安在哪兒?就是今天的西安呀!
西安就是西安,為什么叫長安?
這要問漢高祖劉邦。從前這里是西周王朝的京城,把周文王、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名字拼湊起來,叫作豐鎬。劉邦說,這個名字不好,咱建立的大漢帝國比誰都鞏固,咱坐朝的京城應該“長治久安”,就叫長安吧。
西安到底多少次成為都城,簡直一下子說不清。不消說,這兒留下的文物古跡也多得說不清。
長安這個名字很響亮,不管變了多少個朝代,它的名字也不變。直到明太祖朱元璋上臺,才把它改名為西安。因為他在南京坐朝,距離這兒很遠,“西安”就是“西北安定”的意思吧?
西安,本身就是一個老古董,文物古跡多得說不清,所以人們說“西安文物甲天下”。
不管你乘飛機來,還是乘火車來,來到這兒一看,首先看見的就是雄偉的西安城墻。這道城墻又厚又高,配著高大的城樓,顯得非常威嚴,好像一隊古代騎兵還會從城門洞里跑出來。自從雄偉無比的北京古城墻被拆后,它就和號稱“石頭城”的南京城墻一起,共同成為中國古城墻的代表啦。
城圈里的鐘樓、鼓樓,聳立在鬧市中心。瞧著瞧著,耳畔仿佛響起一陣陣悠揚的鐘聲和鼓聲,好像把人帶進了遙遠的古代。城圈外的大雁塔、小雁塔,高高聳入藍天,又雄偉又好看。
西安的古跡還多著呢。去看碑林吧。那兒有從漢代到清代的上千塊石碑,保存了不同時代的雕刻家和書法家的藝術珍品。如果看不懂古文,學習一下書法也好呀!
西安好吃的東西可多啦!慢慢挨著個兒品嘗吧。
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怎么樣?配上濃濃的高湯,管保你吃得滿嘴油膩膩的,渾身直冒汗。
來一碗秦鎮涼皮好嗎?用大鍘刀咔嚓咔嚓把它切成細絲,然后放進竹籠蒸熟,又薄又細又軟的涼皮可口極了。
來一塊肉夾饃吧。香噴噴的饃里夾一塊臘汁醬肉,咬一口,就會直冒油。
要不嘗嘗有名的餃子宴?一個餃子放一格,一個餃子一個形狀、一個味兒,瞧著賞心悅目,吃著回味無窮。
西安還有什么?可多呢!
知道嗎?“北京時間”發布的真正地點(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就在這里。
知道嗎?這里是中國重要的宇航研究基地之一。
知道嗎?這兒還有許許多多的新建設,怎么能夠一下子說完?


中國名城?華北 東北
北京市
里一圈、外一圈,內外兩個城圈圈
回憶老北京
我喜歡老北京,我還記得兒時的許多老北京故事。
那時候,我跟著姥爺住在西城一個普普通通的胡同里,從西單牌樓要拐好幾個彎,才能拐到我們的院子門口。油漆剝落的門樓下面,蹲著兩個瞧著怪頑皮的石獅子,推開貼著門神畫像的門扇就進院子了。院子里可不是我們一家人,幾十年聚在一起的老鄰居可多啦!一家炒菜十家香,一家有事十家幫忙,可不像現在的“鴿子籠”,人們出了電梯各進各的門,平時不往來。院子里有貓,也有狗,樹上還有一窩鳥,它們嘰嘰喳喳叫著,是這兒的老住戶。
北京紫禁城是心臟,沒有紫禁城的北京不算北京。數不清的大大小小、彎來拐去的胡同是血管,沒有這些看著不起眼的胡同的北京也不叫北京。
北京的胡同很多,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有2550多條。胡同的名字很有趣,有和平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相關的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兒胡同,還有花枝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盆兒胡同、板凳胡同、磚塔胡同、后泥洼胡同、南月牙兒胡同等,看得人眼花繚亂,可也反映出老北京的深深內涵。我聽著瞧著真喜歡。
噢,還得講孩子們最喜歡的胡同小販呀!胡同里一個個四合院關門閉戶,瞧不見外面的東西。胡同小販推著車,挑著擔,就會放大喉嚨吆喝,一會兒拖著聲音長長地喊一聲“烤白薯噢……”,一會兒又傳來“蘿卜……賽過梨”“冰棍……敗火”的吆喝聲。孩子們聽見了,就會向大人要一點兒零錢,飛快地跑出去買一個熱氣騰騰的烤白薯,一根帶幾顆豆子沉淀的小豆冰棍,一個咬一口甜滋滋直冒水的大蘿卜,興致勃勃地吃起來。胡同口小食店的艾窩窩、驢打滾、蜜麻花、糖火燒什么的,當然更是孩子們喜歡的啰。你知道什么是驢打滾嗎?那就是北京小吃里常見的豆面糕,在黃豆粉里打一個滾,撒上白糖,又香又甜又黏糊,可好吃啦!
那時候我喜歡跟著姥爺出去玩。孩子們不用走得太遠,乘著叮當響的有軌電車,到前門大柵欄去買一個泥娃娃,到廠橋、廠甸趕廟會,到天橋看武術、魔術、雜耍表演,都特帶勁兒!天橋看表演不用買票,人們在空地上圍著一個個圈子,站在那兒看就得了。表演完了,有錢給錢,沒有錢給一個吆喝也成。
姥爺最喜歡帶我爬城墻。我們吭哧吭哧地爬上高高的城墻,孩子們在上面歡天喜地地放風箏,姥爺就一動不動地凝望著遠遠近近的城樓,像在細細回憶和欣賞。我最愛西直門的城樓,高高的城樓上有數不清的窗眼,活像千眼佛的眼睛,看起來雄偉極了。孩子們扶著磚砌的箭垛子往下看,城墻根下躺臥著一串串從張家口或別的地方運貨來的大駱駝,孩子們的眼睛里充滿了好奇,可以看老半天。
北京當年豈止一個西直門好看?那時候有“里九外七”16個城門。里城的9個是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外城的7個是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西便門。后來為了交通方便開辟的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新街口豁口、和平里豁口都不算數。這些老城門沒有一個不雄偉壯觀,都是杰出的建筑藝術品。
我跟著姥爺在城墻上玩,有時候忽然瞧見城磚縫里冒出一兩根草,姥爺就會走過去連根拔起來,一邊用力拔,一邊一本正經地對我說:“這城是古幽州、元大都,大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重新修建,整整修了15年。每一塊磚都是專門燒制的,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這老城墻和故宮一樣,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是北京的靈魂,可不能在咱們這一代人手里受一丁點兒傷。”誰損傷北京古城墻和這些城樓,誰就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兒孫的敗家子!
我懷念兒時的老北京,就像懷念當年的姥爺一樣。


中國名城 ? 華東 華中

上海市
黃浦江畔萬舟發,浦東描繪新圖畫
大上海抒情曲
啊,上海,火辣辣般的城市。
你可聽過一支歌,從20世紀40年代一直傳唱到現在?
你聽,你聽,這就是那支歌。
一臺老式電唱機上的老唱片緩緩旋轉,傳出“金嗓子”周璇的甜美歌聲,這歌聲曾經迷醉了無數人。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
華燈起,車聲響,歌舞升平……

你看,你看,站在夜色朦朧的外灘,手扶著欄桿遙望黃浦江對岸。一排排紅紅綠綠的霓虹燈,忽然顯現出的一串串閃亮的大字,上面依舊是這幾句熟悉的歌詞。人們聽著不知從哪兒傳來的歌聲,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過去。
這就是“海上不夜城”大上海。
這就是“海派”都會上海灘。
那些陳舊的弄堂,那些別樣的石庫門,那些狹窄的亭子間,都有許多許多難忘的故事。
是呀!是呀!上海永遠充滿了魅力,上海的風花雪月令人無限留戀。
我們在一開始就提起的那首歌,還在接著往下唱:

酒不醉人,人自醉。

這豈不是對它最好的詮釋?
啊,上海,我永遠留戀的城市。
我留戀它的什么?
黃浦江畔外灘旁邊,我倚靠著欄桿看來來往往的大輪船,和身邊的親密朋友一起暢所欲言。蘇州河邊一座座寬寬窄窄的橋,映襯著兩岸高高低低的建筑,別有一番情趣。
一條條小弄堂,穿過兩邊古舊的紅磚樓房,使人仿佛走進了靜悄悄的歷史。一排排法國梧桐下幽靜的馬路,有時候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使人無法想象,竟置身于一個大都會。這樣的繁華城市,居然也有這般“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角落。
請你獨自順著林蔭道慢慢散步吧,在這里你可以尋覓一段段早已逝去的溫馨回憶。
是的,是的,寫書的老頭兒在這里也有一段無限溫馨的回憶。傍晚時分漫步在外灘,穿過記錄人世滄桑的外白渡橋,走到高聳的大廈后面,那兒有一條平平常常的小街和一個平平常常的弄堂。筆直走到深藏在里面的一座舊樓面前,依稀往事可還能夠尋覓?
不消說,這里的城隍廟、靜安寺、大世界,都代表了過去時代的一頁頁發黃的日記,可不能隨便忘記。聽一聽上海方言的彈詞,看一看這兒的滬劇和滑稽戲,感受一下特殊的海派文化。到福州路去淘書,到東臺路淘古玩,拜訪數不清的文化名人的故居,一樣會有許多收獲和樂趣。
啊,上海,火辣辣的城市。
走在熱熱鬧鬧的南京路和淮海中路,來到同樣繁華的徐家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十分耀眼,一股滾燙的氣息撲面而來。如果不停下腳步走進身邊的商店,看一看琳瑯滿目的商品,簡直有些對不起自己。
啊,上海,一個充滿活力、古舊而又新興的城市。
往昔一無所有的浦東田野,轉眼變成了一座亮眼的新城。外灘對面的陸家嘴就是最好的例子。從黃浦江西邊這一岸,跳到東邊的另一岸,仿佛跨時代的三級跳,一下子從舊時代跳進了新時代。想不到往昔這兒一派荒涼的角落,似乎以劉翔跨欄的速度,飛快冒出了姚明那樣的高樓中的巨人。高高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加上同樣高聳的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一大片高層建筑,組成一片特殊的摩天建筑叢林。這里豈不是新上海最好的說明書?
是啊!這兩個上海出生的運動員—劉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簡簡單單概括了新上海發展的圖景。這不是童話,更不是神話,這是改革開放實實在在的魔力。新上海啊新上海,帶動了“長三角”迅速起飛,發展勢頭不亞于領先一步的“珠三角”,還有什么好說的?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什么“冒險家的樂園”、什么“紅頭阿三”印度巡捕,還有悲慘的流浪兒童三毛,都不用一一重提。新中國站起來了!新上海挺身出現了!放眼看看嶄新的未來吧,這里又描繪了一篇新的大上海故事。這就是它,一個永不停止發展的東方大都會,說不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不盡的人間傳奇。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大上海蘇醒了,重新開創了一頁青春歷史。人們走進新上海,好像在一首熟悉的民歌中逛新城。
我喜愛你,上海。我留戀你,上海。我曾經在這里做過許多難忘的夢,如今又來到這里,怎會不滿懷激動和欣喜?
不消說,我也懷著難忘的舊情,尋尋覓覓……


1.全國小學推薦版本《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人文地理升級本 2.寫給孩子的中國名城地理百科 3.200個城市旅游專題,300幅珍稀圖片,帶你暢游祖國大地,探索地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