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巴經濟走廊
中巴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和印度河
印度洋上的新星瓜達爾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湄公河國家之一——老撾
湄公河國家之二——泰國
湄公河國家之三——柬埔寨
湄公河國家之四——越南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話說野人山
緬甸,兩大經濟走廊的樞紐
緬甸古都曼德勒
安達曼海邊的新熱點——皎漂港
印度東大門加爾各答
“新西天”印度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規劃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規劃
“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話說菲律賓
“漂浮在石油上”的文萊
南太平洋的門戶——達爾文港
海上走廊馬六甲海峽
“西馬”“東馬”“大馬”——馬來西亞
誰不知道新加坡
“克拉運河”的夢想
“東方十字路口”漢班托塔港
斯里蘭卡和科倫坡、亭可馬里
印度洋上的珍珠鏈——馬爾代夫
不死的“死胡同”紅海
也門,也是“一扇門”
紅海進出口吉布提
“非洲之角”的木骨都束
慢八撒,蒙巴薩
從“丁香島”“平安之港”到“大象陷下去的地方”
“太陽之國”莫桑比克
奇異的東非遠洋島國
“石頭城”津巴布韋
幾內亞灣的深水港
尼加拉瓜人的“運河夢”
“玉石之路”的遐想
3000多年前的殷墟,永遠是一個發掘不盡的秘密。
1976年,考古學家在這里發掘商代的婦好墓,發現了700多件珍貴的玉器。根據研究,其中差不多有一半是“昆山之玉”。
這個昆山,當然不是今天上海附近的昆山,而是赫赫有名的昆侖山。不消說,這些玉器就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
婦好是誰?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可不是什么窩在王宮內,手不拿針、腳不出戶、嬌滴滴的妃子,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女將軍。
不,說她是將軍,似乎有些委屈她了。嚴格來說,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統帥。她曾經代替武丁,帶領軍隊南征北討,建立過不少功勛。其中有一次,她領兵上萬人,攻打西邊的鬼方部落,得到許多玉石和制作成型的玉器。她的墓里有這么多的珍貴玉石,完全符合她的身份。它們似乎是鬼方戰役的戰利品,完全有可能成為她的殉葬品。
無獨有偶,1989年,人們在江西省新干縣的一個商代墓內,也發現了許多類似的玉器,其中有從萬里之外來的許多和田玉。
啊,3000年。
啊,上萬里。
請問歷史老人,那時候沒有汽車、火車、飛機,連一條像樣的道路也沒有,這些“昆山之玉”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這是商的故事。
據說,周穆王巡游西方,在瑤池和西王母告別的時候,熱情的西王母曾經送給他一些珍奇的玉石。
這是周的故事。
商和周,這兩個遙遠的王朝,跨過有記載和沒有記載的歷史階段,悠久得幾乎沒法觸摸,但是遺留在那古老的時間夾縫里的一塊塊玉石是可以觸摸的。
商周時代,昆侖山下出產的和田玉怎么鉆進神秘的婦好墓,來到黃河下游,甚至來到長江下游呢?
這不是科幻小說,這是一段嚴肅的歷史。面對商周古墓出土的這些“昆山之玉”,人們只能做出當時曾經有一條“玉石之路”的推測。
是啊,“昆山之玉”實在太有名氣了!
玉石是天然的產物,是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最古老的禮物,哪怕是沒有什么文化的原始人也能夠發現。不像絲綢還需要培植發明,不那么容易制作出來。
和田一帶的人們很早就發現美麗的玉石了,大約在3000多年前,這里就有采玉、琢玉的部落。和田玉石成為最早的商品和禮品,以昆侖山下的玉石產地為中心,一步步由近而遠,朝東方和西方傳播:向東經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或者青海高原,逐漸到達遠古中國的腹地;向西經過帕米爾高原、中亞、西亞,直至地中海邊。早在絲綢之路之前,一條朦朦朧朧的“玉石之路”就已經出現了。這才有婦好墓內似乎不可理解的“昆山之玉”。
話說到這里,人們不禁會問:“玉石之路”歷史到底有多悠久?商周時期發現的和田玉是不是最早的?
不,這條“玉石之路”上還有更早的發現。新疆羅布泊地區的樓蘭遺址,曾經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玉斧。這兒一大片茫茫沙漠,哪來的玉石?經過地質學家鑒定,這些玉斧就是用和田的羊脂玉和青玉制成的。不消說,它們比中原地區商周時期古墓里的那些玉石早得多。
甘肅、青海一帶的齊家文化等史前文化遺址,也出土了許多史前時期的和田玉器。相比而言,婦好墓中的和田玉還是較晚的。
是啊!事情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這條“玉石之路”比2000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所開辟的絲綢之路更加悠久,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雛形。后來名揚四方的絲綢之路,就是從“玉石之路”進一步發展而來的。只不過絲綢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受到人們歡迎,蒙昧年代的“玉石之路”才逐漸演變為人人知曉的絲綢之路。今天我們述說絲綢的歷史,可不能忘記遠古時期那一塊塊硬邦邦的玉石鋪砌的道路。
杜甫的一首詩說:“舊隨漢使千堆寶,少答胡王萬匹羅。”其中的“千堆寶”,說的可能就是西方饋贈的和田玉。詩中把這樣的西域寶玉與中原贈送給胡王的絲綢相提并論,十分形象地反映出后來絲綢之路上雙方交換的主要物品。這表明古時的“玉石之路”,在后來的絲綢之路階段也還沒有完全失去意義。
再一個問題,這些和田玉是怎么運送出來的呢?
不消說,主要是當地人帶出來的。可是戰國時期尸子的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早在戰國時期,內地就有“千人”“百人”的隊伍前往遙遠的和田“取玉”了嗎?如果這是真的,“玉石之路”上應該翻開值得注意的一頁了。
說起“玉石之路”,不能不說起玉門關。這是大漢帝國的國門。大量絲綢從這里運出去,玉石又經過這里運進來。只消仔細琢磨一下“玉門關”這個名字的含義,就可以理解古老的“玉石之路”是怎么一回事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一想,為什么這里不叫“絲門關”呢?可見當時人們十分重視玉石進口,它的意義似乎比絲綢出口還大得多。
“玉石之路”的謎實在太多太多,需要好好研究清楚。
小知識·古老的“草原之路”
春秋戰國時期,原本居住在敦煌附近的塞人,沿著天山一步步西遷,散布在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一帶,和中原內地進行貿易。內地輸出的主要是絲織品和金屬器具,輸入的主要是牲畜、皮毛和玉石。
塞人的西邊還有分布在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的斯基泰人,那是一個善于養馬的游牧民族。公元前9 世紀以來,他們也開始和中國進行零星的貿易。
再往西邊,咸海、里海、黑海以北的草原,以及歐洲東部,還分布著其他草原民族。盡管他們不能和中國直接聯系,但是通過一個個部落之間相互交換, 一些中國產品也能傳遞到這些地方,一條比后來的絲綢之路古老得多的“草原之路”形成了。
《南方絲綢之路》
筇竹、蜀布的啟發
請問,張騫開辟的北方絲綢之路是最早的一條絲綢之路嗎?
不,還有一條絲綢之路早得多。
這話讓張騫自己說,請歷史證明吧。
《漢書·張騫傳》記載,當張騫通西域,到達大夏(今天的阿富汗北部)的時候,十分意外地發現了筇竹杖和蜀布。見多識廣的張騫,一下子認出來,這是中國蜀郡的地方特產。
這里和蜀郡相隔十萬八千里,沾不上一丁點兒邊。他自己好不容易才剛剛來到這個地方,到中國的路才開通,這里怎么會有蜀郡的筇竹、蜀布?難道還有人比他來得更早,是飛來的不成?
他覺得很稀奇,便打聽這些東西的來歷。
當地人告訴他,這是從身毒運來的。
身毒就是印度,和中國隔了一道巨大的喜馬拉雅山墻。從前在中原內地,張騫也沒有聽說過身毒和中國有什么聯系。
聰明的張騫想,那邊必定還有一條秘密通道,從蜀郡經過身毒到西方。這些筇竹、蜀布必定是從那條路運出來,由身毒商人再轉運到這里的。
他沒有猜錯。后來的《漢書》上更加確切地說,從身毒國行數千里,可以遇見中國蜀郡的商人做買賣。不消說,那條路不僅存在,而且是暢通的。
張騫是個細心人,認真計算了一下:大夏在中國中原西南12000 里處,身毒在大夏東南幾千里處。身毒有蜀郡的商品,必定距離蜀郡很近。
他仔細回想,曾經聽說過蜀郡西南有身毒國,當時沒有在意。中國的蜀郡,與身毒國隔著千座山、萬道嶺, 怎么知道境外有這么一個地方呢?如今細細一想,看來蜀郡和那里,必定早就有一條路相通了。
張騫這次出西域,就是想找一條通往西方的安息(波斯)、大秦(羅馬)的安全又近的路。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來到眼前的大夏這個地方。一路上非常艱險,他時時受到漢朝的死敵——強大的匈奴威脅。如果換一個方向,從出產筇竹、蜀布的蜀郡出發,經過身毒到這里, 豈不是安全得多?
這一琢磨,張騫心中有數了,回到長安,就向漢武帝報告在大夏發現筇竹、蜀布的情況。張騫主張換一個方向試一試,避開匈奴的威脅,經過蜀郡和身毒到西方。這條路上沒有強大的敵人,必定安全得多。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一聽,十分贊賞這個計劃,立刻派對西南地區熟悉的司馬相如等人,從蜀郡和犍為郡出發,分為四隊前往尋找通向身毒的道路。想不到,這些隊伍都被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堵住,漢朝使者沒法前進一步。
唉,這簡直就是陰溝里翻船。堂堂大漢帝國能打敗匈奴,怎么會被這些山里的小小部落鉗制呢?這些少數民族部落也不賣一點面子,干嗎要和大漢帝國作對呢?
道理很簡單,這些部落一來擔心中央王朝吃掉他們, 二來為了維護這條秘密商路的控制權。他們允許一幫幫山間鈴響馬幫和對自己有益無害的商隊通過,卻絕對不允許強大的中央王朝勢力進入,逐漸控制這條商路和自己的地盤。雖然自己的實力不夠,不能和中央王朝明著開仗,但是依靠地勢艱險,山高林密,也足以阻擋強大的對方了。
噢,大象斗不過螞蟻,漢朝朝廷只好放棄了對這條道路的開辟。不過,張騫的發現還是很有意義的,至少證明了南方還有一條通道比北方絲綢之路早得多。 北方絲綢之路基本上是官府開辟的。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這條路是民間開辟的。這一點,要弄明白。
小知識·筇竹
筇竹,又叫羅漢竹,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特有品種, 屬于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是稀有竹種。竹面光滑,竹節高高隆起,好像圓環形的脊,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時候, 人們常常用它制作手杖。筇竹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邊緣山區,雅安地區的大相嶺一帶。漢代的臨邛郡(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命名和它有關系。昆明著名的筇竹寺,也是以它命名的。